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楚辞 > 正文

九歌·东皇太一

〔战国时期〕屈原

九歌·东皇太一¹
战国时期·屈原

吉日兮辰良²,穆(mù)将愉兮上皇³;
抚(fǔ)长剑兮玉珥(ěr)⁴,璆锵(qiú qiāng)鸣兮琳琅(lín láng)⁵。
瑶席兮玉瑱(zhèn)⁶,盍(hé)将把兮琼芳⁷;
蕙(huì)肴蒸兮兰藉(jiè)⁸,奠(diàn)桂酒兮椒浆⁹。
扬枹(fú)兮拊(fǔ)鼓¹⁰,
疏缓节兮安歌¹¹,陈竽(yú)瑟兮浩倡(chàng)¹²。
灵偃蹇(yǎn jiǎn)兮姣服¹³,芳菲菲兮满堂¹⁴;
五音纷兮繁会¹⁵,君欣欣兮乐(lè)康¹⁶。


译文

吉祥日子好时辰,恭敬肃穆娱上皇。
手抚长剑玉为环,佩玉铿锵声清亮。
华贵坐席玉镇边,满把香花吐芬芳。
蕙草裹肉兰为垫,祭奠美酒飘桂香。
高举鼓槌把鼓敲,
节拍疏缓歌声响,吹竽鼓瑟声悠扬。
群巫娇舞服饰美,香气四溢香满堂。
众音齐会响四方,上皇欢欣乐安康。

词句注释
1.九歌:《楚辞》篇名。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,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,共十一篇。东皇太一:天神名,具体是何种神祇,历代学者说法不一。
2.吉日:吉祥的日子。辰良:“良辰”的倒文,好的时光。
3.穆:虔诚,恭敬,肃穆。将:愿,请。愉:同“娱”,此处指娱神,使神灵愉快、欢乐。上皇:即东皇太一。
4.抚:持,握。玉珥:玉镶的剑把。珥,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。
5.璆(qiú)锵:佩玉的撞击声。璆,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。锵,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。琳琅:美玉名。
6.瑶席:珍贵华美的席垫。瑶,美玉。一说瑶席是用香草做成的坐席子。玉瑱(zhèn):用玉做的压席器物。瑱,通“镇”,压。
7.盍(hé):同“合”,聚集在一起。一说发语词。将:拿着。琼芳: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。琼,赤色玉。
8.蕙肴蒸:蕙,香草名,兰科植物。肴蒸,大块的肉。一说蕙肴是用蕙草蒸的肉,蒸是进献之意。兰藉(jiè):用兰草垫底。藉,垫底用的东西。
9.奠:放置。桂酒:加桂花泡制的酒。椒浆: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酒。浆,一说薄酒,一说饮用的汤。
10.枹(fú):同“桴”,鼓槌。拊(fǔ):敲击。此句下疑缺一句。
11.疏缓节:指音乐的节拍稀疏缓慢。安歌:指歌声随着节奏的疏缓而平稳安详。
12.陈:此处指乐器声大作。竽:古代簧管乐器,三十六簧。瑟:古代琴类乐器,二十五弦。浩倡:指高声地唱,气势浩荡。倡,同“唱”。
13.灵:楚人称神、巫为灵,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。偃蹇:指舞姿优美的样子。姣服:美丽的服饰。
14.芳菲菲:指蕙、兰、桂、椒和起舞的巫女们散发的浓郁香气。
15.五音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种音调。纷:丰富的。繁会:众音汇成一片,繁多而交错。
16.君:天神,此处指东皇太一。

屈原

屈原

屈原(约前340年~前278年),芈姓(一作嬭姓),屈氏,名平,字原,又自云名正则,字灵均,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(今湖北省宜昌市)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(一说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)。
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,博闻强识,志向远大。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提倡“美政”,主张对内举贤任能,修明法度,对外力主联齐抗秦。因遭贵族排挤诽谤,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。前278年,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,自沉于汨罗江,以身殉楚国。
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,“楚辞”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,开辟了“香草美人”的传统,被誉为“楚辞之祖”,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、唐勒、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。屈原作品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,其主要作品有《离骚》《九歌》《九章》《天问》等。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《楚辞》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,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,“逸响伟辞,卓绝一世”。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屈原的“求索”精神,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。
1953年,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,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,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