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> 正文

小桃红·春

〔元代〕马致远

【越调】小桃红·春¹
元代·马致远

画堂春暖绣帏(wéi)重²,宝篆(zhuàn)香微动³。此外虚名要何用?醉乡中⁴,东风唤醒梨花梦⁵。主人爱客,寻常迎送⁶,鹦鹉在金笼。


译文

春意暖暖的画堂,绣花帏幕一重又一重,香炉里缭绕的香气微微颤动。身外的虚名要它有什么用?醉乡中,东风唤醒了梨花一般的春梦。主人好客,热情的迎送,看见鹦鹉在金笼里声声学舌。

词句注释
1. 越调:宫调名。小桃红:曲牌名。全曲八句,四仄韵三平韵。
2. 画堂:汉代宫中的殿堂,后泛指华丽的堂舍。绣帏:绣着精美图案的帷幔。
3. 宝篆香:一种名贵的有文印迹的熏香,也称“篆香”或“香篆”。宋黄庭坚《画堂春》:“宝篆烟消龙凤,画屏云锁潇湘。”韩淲《卜算子》:“烛影红酣宝篆香,楼上黄昏角”,描写的正是此物。
4. 醉乡:酒醉后神志不清的境界。唐王绩《醉乡记》:“阮嗣宗、陶渊明等十数人,并游于醉乡。”
5. 梨花梦:指像梨花一般开才即败的春梦。
6. 寻常:经常之意。唐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“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”

马致远

马致远

马致远(约1250年-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),号东篱,大都(今北京,有异议)人,元代戏曲作家、散曲家、散文家。与关汉卿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“元曲四大家”。
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,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,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·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,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·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,后在元贞年间(1295年初-1297年初)参加了“元贞书会”,晚年似隐居于杭州,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(1321年)至泰定元年(1324年)秋季间。
戏曲创作方面,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,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,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。